Skip to content

20241213

热交换器的计算

对于热交换器涉及到的变量就更多,有:热流体的流量,冷流体的流量,热流体的进口、出口温度,冷流体的进口、出口温度,一共有 6 个变量。如果单纯地通过做实验的方式,我们只能得到一些感性的认识,例如增加内部或外部的流量,可以使热流体或冷却流体的温度更加均匀。但是这些变量之间是什么关系?如何组合出能够满足要求的流量?如果我们不了解内部的规律是没法进行的。

这里以空气热交换器为例,介绍一下理论联系实际的操作过程。

因为我们要解决换热器的设计问题,所以我们要去找相应的理论知识,很多教材上都会有 LMTD(对数平均温差)这个术语和它的计算公式

\[ \Delta T_{\text{lm}} = \frac{\Delta T_1 - \Delta T_2}{\ln\left(\frac{\Delta T_1}{\Delta T_2}\right)} \]

其中:

  • \(\Delta T_1\) 是换热器进口的温差。
  • \(\Delta T_2\) 是换热器出口的温差。

LMTD 1.svg

LMTD 适用于并流、逆流、混合流等换热器类型,不同流动方式会影响 LMTD 的计算方式,但计算原理基本一致。也就是出口,和入口的定义不同,更具体的来说

对于并流换热器(冷热流体同向流动): $$ LMTD = \frac{(T_{h,in} - T_{c,in}) - (T_{h,out} - T_{c,out})}{\ln(\frac{T_{h,in} - T_{c,in}}{T_{h,out} - T_{c,out}})} $$

对于逆流换热器(冷热流体反向流动): $$ LMTD = \frac{(T_{h,in} - T_{c,out}) - (T_{h,out} - T_{c,in})}{\ln(\frac{T_{h,in} - T_{c,out}}{T_{h,out} - T_{c,in}})} $$

LMTD 与热交换量 \(Q\) 间的关系为 $$ Q=h A \Delta T_{\text{lm}} $$ 其中:

  • \(h\) 是换热器的整体热传递系数。
  • \(A\) 是换热器的传热面积。
  • \(\Delta T_{\text{lm}}\) 是 LMTD平均温差

这里举个例子,假设我们有一款冷热流体反向流动的热交换器,

  • 热流体入口温度:\(T_{\text{h,in}} = 100^\circ C\)
  • 热流体出口温度:\(T_{\text{h,out}} = 70^\circ C\)
  • 冷流体入口温度:\(T_{\text{c,in}} = 30^\circ C\)
  • 冷流体出口温度:\(T_{\text{c,out}} = 40^\circ C\)
  • 热交换系数 \(h = 10 \, \text{W/m}^2\cdot\text{°C}\)(假设值)
  • 热交换器的面积 \(A = 2 \, \text{m}^2\)(假设值)

步骤1:计算LMTD

根据LMTD公式:

\[ LMTD = \frac{(T_{\text{h,in}} - T_{\text{c,out}}) - (T_{\text{h,out}} - T_{\text{c,in}})}{\ln\left(\frac{T_{\text{h,in}} - T_{\text{c,out}}}{T_{\text{h,out}} - T_{\text{c,in}}}\right)} \]

代入数值计算:

\[ \begin{align} LMTD &= \frac{(100 - 40) - (70 - 30)}{\ln\left(\frac{100 - 40}{70 - 30}\right)} \\ &= \frac{60 - 40}{\ln\left(\frac{60}{40}\right)} = \frac{20}{\ln(1.5)} \\ &\approx \frac{20}{0.4055} \approx 49.4^\circ C \end{align} \]

步骤2:计算热交换量

热交换量\(Q\)的计算公式为:

\[ Q = h A \Delta T_{\text{lm}} = 10 \, \text{W/m}^2\cdot\text{°C} \times 2 \, \text{m}^2 \times 49.4 \, \text{°C} \]

计算得到: $$ Q = 10 \times 100 \times 49.4 = 988 \, \text{W} $$ 根据上述计算,这款热交换器的热交换量为 988 W。

很多教材的内容到这一步计算出了热交换量就完了.但是对于实际的应用好像还差一步,就是冷流体和热流体的风扇或者泵的转速对进出口温度的影响,只有打通这一步才能指导我们的实际工作。经过更进一步地探究,我们可以绘制出冷流体风扇转速对各温度的影响如下:

cold_air_fan_speed_vs_temperature.svg

定义的常数:

  • 进气温度:\(T_{\text{ci}} = 25 \, ^\circ C\)
  • 热功率:\(q = 1500 \, \text{W}\)
  • 密度:\(\rho = 1.07 \, \text{kg/m}^3\)
  • 比热容:\(c_p = 1008 \, \text{J/kg·°C}\)
  • 管道直径:\(D = 5.85 \, \text{mm} = 5.85 \times 10^{-3} \, \text{m}\)
  • 管道面积:\(A = 9.36 \, \text{m}^2\)
  • 热传导系数:\(k = 0.02821 \, \text{W/m·°C}\)
  • 冷空气风扇转速:\(N_c = 6000 \, \text{RPM}\)
  • 热空气风扇转速:\(N_h\)(待求解)

方程式:

  1. 热流体与冷流体之间的热交换方程
  2. 对于冷流体,基于能量平衡公式: $$ \frac{0.053 \cdot N_c - 26.622}{3600} \cdot \rho \cdot c_p \cdot (T_{\text{co}} - T_{\text{ci}}) = q $$ 其中,\(T_{\text{co}}\) 是冷流体的出口温度,\(T_{\text{ci}}\) 是冷流体的入口温度。

  3. 对于热流体,基于能量平衡公式: $$ \frac{0.049 \cdot N_h - 26.622}{3600} \cdot \rho \cdot c_p \cdot (T_{\text{hi}} - T_{\text{ho}}) = q $$ 其中,\(T_{\text{hi}}\) 是热流体的入口温度,\(T_{\text{ho}}\) 是热流体的出口温度。

  4. 根据热交换器的温度差方程,计算热端和冷端的温度差: $$ \frac{(T_{\text{hi}} - T_{\text{co}}) - (T_{\text{ho}} - T_{\text{ci}})}{\ln \left( \frac{T_{\text{hi}} - T_{\text{co}}}{T_{\text{ho}} - T_{\text{ci}}} \right)} = \frac{2qD}{7.54kA} $$

  5. 解方程: 使用 sympy.solve() 求解上述三个方程,得到冷流体出口温度 \(T_{\text{co}}\),热流体出口温度 \(T_{\text{ho}}\) 和热流体入口温度 \(T_{\text{hi}}\) 随热空气风扇转速 \(N_h\) 的变化关系。

  6. 计算结果

  7. \(T_{\text{co}}\)\(T_{\text{ho}}\)\(T_{\text{hi}}\) 是随着热空气风扇转速 \(N_h\) 变化的函数,可以通过 lambdify 将解转化为可计算的函数。

方程解:

  • 我们通过 sympy.solve() 求解系统方程,得到:
  • \(T_{\text{co}}\)(冷流体出口温度)为: $$ T_{\text{co}} = f(N_h) $$
  • \(T_{\text{ho}}\)(热流体出口温度)为: $$ T_{\text{ho}} = f(N_h) $$
  • \(T_{\text{hi}}\)(热流体入口温度)为: $$ T_{\text{hi}} = f(N_h) $$

这些解是基于热空气风扇转速 \(N_h\) 的不同值计算出来的。

总结:

  1. 计算的关键方程是基于热流体和冷流体之间的能量传递关系,考虑了热交换器的温度差和热功率。
  2. 求解结果可以通过绘图展示热空气风扇转速对各温度(\(T_{\text{co}}\)\(T_{\text{ho}}\)\(T_{\text{hi}}\))的影响。
  3. 在代码中,我们使用了 lambdify 将符号解转化为数值函数,并绘制了不同风扇转速下的温度变化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