平凡的世界读后感
前几天看了《平凡的世界》,我读完这本书的时候总是感觉里面描述的故事怪怪的,想看看有没有人和我有相同的看法。于是到网上搜了下关于本书的评论,大多是说这本书激励了很多人,甚至有些大佬说读了这本书好几遍,对自己起到了很大的激励作用。那么我想谈谈我自己关于本书的看法。
平凡的世界中不平凡的群体
作为一本长篇小说,叙述故事的时候肯定会交代人物生活的社会背景,风俗习惯。在本书从头到尾都会发现随着时代的变迁,虽然大家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,但无论何时总有一个不平凡的群体。
例如故事刚开始的时候,在学校里那些吃白馍馍、肉菜的学生。有一次润叶请少平到她二爸家吃饭。这是少平第一次吃到了肉菜和白馍馍。他一口气吃了7个馒头,然后调侃地说,他的胃享受不了这样的待遇。润叶为什么有这么好的条件,她爸是村书记,二爸是一位高官也就是晓霞的父亲。
我们再看少安的几次崛起的经历,关键时刻都是和不平凡的群体有一定的联系。他姐夫因为卖老鼠药被定性为走私派。在一家人走投无路的时候,他终于想到去找润叶。润叶找到她二爸写了个条子,他姐夫就顺利地放出来。
少安的第一桶金是拖砖头得到的。这个活是他在石圪节公社当副主任的同学根民介绍的。而且同学还帮他介绍了一笔七百元的银行贷款作为启动资金。少安尝到甜头后就自己办起砖瓦厂,随着砖厂规模的扩大,他们买来一台制砖机,还聘请了本村人帮忙干活儿,大小也算个私企老板了。结果因为师傅水平不行,第一砖窑就烧失败了,砖厂面临着破产。这时候第一次解救他的人出现了,胡永安帮他介绍了外县银行的贷款。但是没过几天就被县农业银行的领导发现,说把贷款借给了外县,命令下面的人立刻把这笔贷款追回来。领导一句话,又让这个私企小老板面临走投无路的窘境。于是找到本县周县长,周县长出面打了一个电话,三言两语就和县农行说妥了,贷出了三千块钱。“坚冰打碎,一河水全开!“从少安发家致富的经历,我们可以看到,每每在走投无路的时刻,都是通过同学或朋友的介绍,联系上了不平凡的人来帮忙解决的。
少平的经历也是类似。故事开始,他在学校生活的艰苦,作者通过很多细节描写,令人印象深刻。他第一次吃到大餐,是在润叶的邀请下,到她二爸家吃的。少平有一次冒死救了跛女子侯玉英,侯玉英的父亲邀请他到家里吃饭摆了一桌子酒席。这时候少平家还连温饱都成问题,原来侯玉英的父亲是百货公司第二门市部主任。后来少平离家出走,到黄原找工作。第一份工作是到洋沟大队曹书记家帮忙盖窑洞。我们算一算,曹书记家盖窑洞花了多少钱。前面介绍过,大概有十七八个工人,发钱的时候,曹书记的老婆抱出一个红油漆小木匣。少平去的晚,拿到是65元。这样光工钱都有1000多元。可是后来,在少平在煤矿上打工,每个月寄回钱,给家里盖窑洞。总共攒了也就攒了1000多元,他们打算盖一个窑洞,而且是双村最风光的窑洞。少安办砖厂辛辛苦苦攒了不少钱,想盖窑洞,结果还是在土窑洞上接上砖口。曹书记家的窑洞是一二十个工人,打了两个月的石头修起来的。这是货真价实的石窑。另外,曹书记一句话就可以让少平落户到黄原城边,少平感觉是天大的恩赐。
两兄弟和姐妹的爱情故事
少安和润叶,少平与晓霞两对兄弟姐妹的爱情故事是本书的两条主线。他们的故事有一个相似之处,富家小姐主动爱上了穷小子。即使在对方及家人强烈反对下,女方依然爱地那么决绝,义无反顾。
如果说少安与润叶曾经一起度过美好的童年,可以算得上是青梅竹马。润叶善良,美丽,大方,而且有想法,有担当。润叶对他们童年的经历始终记忆犹新,到谈婚论嫁的时候,她发现其实自己早已经爱上了少安。因此润叶主动向少安表白,并几次到他家,想向他表达自己的决心。可少安认为,他们俩不可能,从而选择了逃避。故事发展到这里还可以理解,再往后就显得不合情理了。紧接着少安到山西带回来一个媳妇,过了不久就闪电式的结婚了。润叶听到这个消息深受打击,在众人的推动下,和一位高干子弟结婚了。接下来少安和他的媳妇各种秀恩爱,撒狗粮。他似乎早已忘了润叶,只不过在偶尔触景生情时会想起和润叶的点滴。形成强烈反差的是,润叶尽管结婚多年,却仍然深爱着少安,对她的丈夫不理不睬。少安和穷媳妇相濡以沫,同甘共苦,如饮甘怡;润叶和富家子弟却形同陌路人,最后终于在丈夫失去双腿的时候,选择了和过往的和解,接受了她的丈夫。这种情节的安排,对润叶是多么的虐,多么的残酷。
而少平和晓霞的故事就更夸张了。少平,穷小子,上到高中就回家教书务农。晓霞,高干子弟, 优秀的大学生。可是晓霞却慢慢地,死心塌地的爱上了这个一无所有的穷小子。他们的第一次见面是在润叶让少平到他二爸家吃饭的时候,晓霞给少平到了一杯水,仅此而已。少平和晓霞的初步认识是在学校文艺宣传队一起参加演出,紧接着县宣传队决定让少平和晓霞取参加全区革命故事调讲。这应该算是他们第一次有较长时间的相处,不过似乎双方也没有太深的印象。后来两人经常在报刊栏看报纸,交流对时事的看法,晓霞激励少平要多看书,后来就各奔东西。多年以后,因为偶遇,两人又逐渐联系起来了,这时候还是晓霞借少平杂志或书籍。就这样以至于后来少平在工地,在煤矿厂,晓霞都给与少平生活和精神上无微不至的关怀。从始至终,似乎很难看出少平有哪里值得晓霞追求的地方,如果非要找个理由,那可能只有一个,就是少平喜欢看书。似乎只需要他看书的背影就可以把晓霞迷的神魂颠倒。
似乎作者是为了对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》中冬妮娅和保尔间爱情的一种致敬。可是保尔经历的苦难,由伟大的革命情怀和为国家建设的崇高理想作为支撑。保尔是为了他人的利益,不是为了个人的利益做出的牺牲。但是少平在煤矿上经历的种种痛苦和磨难,似乎也没有一个强有力的精神支点。让他走出去的最大理由就是他要见见外面的世界和更大的舞台,他最大的理想就是为家里盖一口窑洞。如果说是为了赚钱,给家里创造好一点的条件,他完全可以和哥哥一起打理好砖厂,这似乎对他的成长、独立有更大的帮助。
总体来说,让晓霞爱上少平的理由太牵强,在红楼梦中,曹雪芹借贾母的话,表达了对这种才子佳人爱情故事的看法:
这些书都是一个套子,左不过是些佳人才子,最没趣儿。把人家女儿说的那样坏,还说是佳人,编的连影儿也没有了。
开口都是书香门第,父亲不是尚书就是宰相,生一个小姐必是爱如珍宝。这小姐必是通文知礼,无所不晓,竟是个绝代佳人。只一见了一个清俊的男人,不管是亲是友,便想起终身大事来,父母也忘了,书礼也忘了,鬼不成鬼,贼不成贼,那一点儿是佳人?
便是满腹文章,做出这些事来,也算不得是佳人了。 比如男人满腹文章去作贼,难道那王法就说他是才子,就不入贼情一案不成? 可知那编书的是自己塞了自己的嘴。
再者,既说是世宦书香大家小姐都知礼读书,连夫人都知书识礼,便是告老还家,自然这样大家人口不少,奶母丫鬟伏侍小姐的人也不少,怎么这些书上,凡有这样的事,就只小姐和紧跟的一个丫鬟?你们白想想,那些人都是管什么的,可是前言不答后语?
这有个原故:编这样书的,有一等妒人家富贵,或有求不遂心, 所以编出来污秽人家。
再一等,他自己看了这些书看魔了,他也想一个佳人,所以编了出来取乐。何尝他知道那世宦读书家的道理!别说他那书上那些世宦书礼大家, 如今眼下真的,拿我们这中等人家说起,也没有这样的事,别说是那些大家子。可知是诌掉了下巴的话。
所以我们从不许说这些书,丫头们也不懂这些话。这几年我老了,他们姊妹们住的远,我偶然闷了,说几句听听,他们一来,就忙歇了。
也许有读者认为贾母的观念封建,反对婚姻自由,可是在婚姻自由的今天,我们周围有多少富贵家的子女嫁娶到平民之家,为什么偏远地区那么多连老婆都讨不到老婆的单身汉。
所以,平凡世界中的爱情故事,把女主描绘的那么完美,还那么主动地爱着穷小子,令读者艳羡不已。只不过是作者为满足我们这些穷酸读者的臆想,娶不到这样的老婆,在感情上把她们狂虐一番也是过瘾的。可是回到现实,我们会发现更大程度上是镜花水月的臆想。当然作者可能认为这种婚姻也是不太现实的,所以最后让晓霞被一场洪水冲走,这样美好的爱情故事就可以永远留存这想象的空间。
幸福感来自横向的比较
少平,少安家最大的困境就是穷。因为穷,他们只能蘸和着雨水的菜水,吃黑馍馍。他们没有衣服,没有鞋子穿。从而导致他们在同学面前比较敏感,自卑。
在那个时代,能够吃上带有一丁点肉片儿的菜,就是最大的奢侈。如果有的同学手上戴块手表或者骑俩自行车,那更是令大家觉得他们是生活在天堂里。在工地上,润叶给少平送来了一床完整的被褥,枕头令人感动不已。所以这些人是在那个物质贫乏的时代,塔尖上的人,他们的身份,地位不同平凡的人,他们是那个时代幸福感指数最高的人群。
可是我们想想今天,即使我们物质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,跟几十年前的生活状态比较起来,我们现在生活在天堂了。我们可以每季都可以换上几套新衣服,几双鞋子,每天都可以吃上大鱼大肉。可是作为平凡人,依然很难说觉得幸福。我们会不自觉地跟人比较房子的大小豪华程度,车子的好坏,等等的一切,会让我们觉得还是生活在底层。有些人的一个小目标,是普通人一辈子无法企及的。我们会想象拥有一个歌舞团的生活是怎样的一种状态。正是印证的那句话,不患寡而患不均。
时间是一个残酷的东西,他会将我们的过往艰苦的记忆逐渐地抹去,我们所在意的更多是当下的横向比较。不幸福感就是来自于这种横向的比较,而我们往往却忽略了跟以往的纵向比较。各种莫名的精神压力和焦虑,显得那么的矫情,身在福中不知福。